智能照明模块是如何提高地铁站的能源效率的?
2025-10-17 08:00:14 45
今天小编主要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智能照明模块是如何提高地铁站的能源效率的?此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智能照明模块通过 “精准感知 - 动态调节 - 智能管控 - 协同联动” 的全流程干预,从 “避免无效能耗”“优化有效能耗”“降低管理损耗” 三个核心维度,显著提升地铁站能源效率,具体路径如下:
核心依赖智能感知模块 + 智能控制模块的协同,避免传统照明 “全天常亮、无人也亮” 的浪费,精准匹配 “人 / 车 / 环境需求” 与 “照明输出”:
人体感应触发:人来灯亮、人走降亮 / 灭灯
地下通道、卫生间、设备房、停车库等 “非持续有人” 区域,红外 / 微波雷达传感器实时检测人体活动 —— 有人时照明升至工作亮度(如通道≥300lux),无人停留 30-60 秒后自动降至 10%-20% 的节能亮度(或直接关闭),避免此类区域 “24 小时常亮” 的无效能耗,通常可减少该类区域 30%-50% 的用电量。
光照度感应: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
站厅、高架站台等有自然光引入的区域,光照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亮度(如白天天窗采光充足时,环境亮度≥500lux),自动将人工照明亮度调至 50% 以下;阴天或傍晚自然光不足时,再逐步提升亮度至标准值,最大化利用自然光,降低人工光源的启动频率与功率。
依托智能调光模块 + 场景控制模块,避免传统照明 “单一亮度、全区域同亮” 的粗放模式,让照明功率 “按需分配”:
动态调光:按时段 / 人流调节功率
平峰期(如上午 10 点 - 下午 3 点):站厅、站台人流量少,调光模块将照明功率降至 60%-70%(亮度仍满足安全标准);
早晚高峰:人流量骤增,自动恢复 100% 功率,保障照明充足;
夜间停运期:仅保留巡检通道、应急指示的低功率照明(如 10%-15% 功率),替代传统 “全区域减半亮”,进一步压缩夜间能耗。
场景预设:一键切换低能耗模式
场景控制模块预存 “运营模式”“巡检模式”“停运模式” 等方案:例如停运后,无需人工逐个区域关灯,系统自动关闭站厅非必要主灯、站台广告灯,仅保留核心通道照明,避免人工操作遗漏导致的能耗浪费。
借助中央管理模块 + 应急保障模块,减少因 “管理滞后”“设备故障” 导致的额外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远程监控与定时管控:杜绝 “忘关灯” 损耗
中央管理平台可实时查看全站点灯具状态,对 “异常常亮”(如传感器故障导致的长亮)灯具远程关闭;同时支持定时任务(如凌晨 2 点自动关闭站厅两侧装饰灯),替代人工巡检开关,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能耗。
故障预警与节能运维:减少 “低效设备” 能耗
中央管理模块实时监测灯具功率、电压等参数:若某灯具出现 “功率异常升高”(如镇流器老化导致能耗增加)或 “亮度衰减但功率不变”(如 LED 光衰失效),系统立即报警并定位,运维人员可及时更换低效设备,避免无效能耗持续产生。
依托联动扩展模块,将照明系统与地铁站其他系统协同,间接降低整体能源消耗:
通过以上路径,智能照明模块可使地铁站照明能耗降低40%-60% (具体取决于区域类型与运营模式),同时避免 “过度照明” 与 “无效照明”,实现能源效率与照明体验的平衡。